琉璃之森:琉森
琉森(Lucerne)是不能用旅遊書介紹的城市,因為旅遊書將一個都市或小鎮切割,分章節一一介紹景點,但琉森的風光是讓人整體性地欣賞。
琉森位於羅伊斯河(Reuss)與琉森湖的匯流處。羅伊斯河往北,提供了萊茵河的水源;往南,則造就了琉森的美。琉森的西側依舊留有過去的城牆。在城牆上,就看到了千變萬化的雲彩映射著這個童話世界。
從古城牆往琉森湖望去,羅伊斯河像是繞脖的青絲帶,為琉森這位淑女添上雅致。河畔的耶穌會教堂樸實莊嚴,卻顯眼地為琉森女兒祈福。
琉森的歷史與瑞士是不可分的。瑞士原本是哈布斯堡(Habsburg)的勢力範圍,但琉森的老百姓在經濟上完全自給自足,根本不需要在他們的生活之上再架設王權,於是結合了附近的幾個城鎮,尋求獨立。 1332年11月7日,一個新的“國家”正式誕生。
說她是國家也不儘然,因為獨立後的各個城鎮,依舊保有各自的自治權。不過人類的歷史幾乎如出一轍,掌權的人總是不希望被統治的人脫離掌握。琉森等城鎮要求自治,哈布斯堡家族自然不同意,於是兩者在1386年打了一場戰爭。琉森獲勝,取得自治。
而原本沒有獨立地位的其他城鎮,也紛紛脫離哈布斯堡的統治,成為自治地區。這些自治的城鎮結合,就成了後來瑞士這個國家。
雖然琉森在政治上領導了瑞士的獨立,但在宗教上,琉森卻又經過一番掙扎:琉森是瑞士少數僅存的天主教城鎮。宗教改革之後,瑞士大多數其他地區都改信了新教(Protestantism),而琉森卻依舊不變。這份對於宗教的堅持,是用血換來的:1531年,天主教徒與新教徒打了一場仗,天主教獲勝,這才讓琉森保有原本的信仰。
琉森以羅伊斯河區隔為新舊城區:老城區在羅伊斯河右岸(北岸),叫做 Hirschenplatz。緊鄰河岸的區域櫛比鱗次地佈滿餐廳與酒吧。